据记载,黄河在历史上曾26次改道,大约百年一次,最后一次改道是1855年,在河南铜瓦乡决口后,由原来的东南流出黄海改向东北流,即走现在的河道经山东入渤海。中科院地学部于今年7月组织两院院士及专家赴黄河中下游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宁夏4省区进行实地考察。院士和专家们一致认为,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不仅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,并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。更为严重的是用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减,大量泥沙淤积于下游河床,使河道行洪能力减弱,不仅“小水大灾”,而且存在着决口改道的危患。
记者:在不久前的一次院士报告会上,您与地学部的几位院士提出,如果今年的特大洪水出现在黄河,那么黄河有可能发生决口改道。这是一件牵动亿万人心的大事,今天请您专门谈谈这个问题。
刘昌明:自70年代以来,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,1972—1997年之间有21年发生断流。到了90年代断流情势更为严重,年年出现断流。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,累计226天,330天黄河无水入海。为了全面分析断流原因,客观评估断流造成的危害,科学预测黄河水情的发展趋势,提出缓解断流的可行措施,中科院地学部于今年7月组织两院院士及专家赴黄河中下游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宁夏4省区进行实地考察。在广泛听取各级政府有关人士意见及实地勘察的基础上,院士和专家们一致认为,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不仅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,并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。更为严重的是用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减,大量泥沙淤积于下游河床,使河道行洪能力减弱,不仅“小水大灾”,而且存在着决口改道的危患,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。
记者:请您详细介绍一下黄河的水文现状及泥沙的淤积情况。
刘昌明: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,水资源相对贫乏,多年年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。1986年以来,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,尤其是90年代之后降雨、径流量明显减少,产水量减少了19%。黄河又是一条有名的浑河,多年年均携沙量约16亿吨,近年来泥沙量减少,每年约12亿吨。在正常情况下,有半数的泥沙被冲入大海。但是在断流时,情况就不是这样了,1997年,黄河断流226天,在利津水文站实测入海水量是18.5亿立方米,输沙量仅有0.115亿吨,绝大部分泥沙留在了河道里。
黄河下游长期处于小流量或断流状态,使淤积在下游河道内泥沙的主要位置由滩地转向主河槽,如50年代70%泥沙淤积在滩地,而如今90%以上淤在主河槽,致使主河槽高于滩地,而滩地又高于堤外两侧地面,使悬河、二级悬河形势加剧,滩地横比降加大,横河、斜河和顺堤行洪的威胁越来越严重,由此导致“小流量,高水位,险情多,灾害大”。1986年8月河南花园口仅每秒7680立方米的中常洪水就出现了比1958年每秒22300立方米的洪水水位还高0.91米的历史最高水位。滩区造成空前水灾,堤防、河道工程出现险情5400余次。1998年花园口1号洪峰每秒4700立方米的洪水位也比1958年每秒22300立方米的洪水水位高0.56米,可见淤积使黄河中下游尤其是下游防汛日益困难,洪灾威胁在逐年加剧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淤积已能使每秒7000立方米的一般洪水上漫高滩,接近了1855年黄河改道时的情况。因此一旦遭遇特大洪水,黄河决口改道的灾难将不是耸人听闻。据专家们预测,花园口至高村是危险地段,如果决口,受淹面积大约在1—3万平方公里。
据记载,黄河在历史上曾26次改道,大约百年一次,最后一次改道是1855年,在河南铜瓦乡决口后,由原来的东南流出黄海改向东北流,即走现在的河道经山东入渤海。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大力兴修水利,使黄河较为稳定。但是频繁断流造成的严重淤积,后患无穷。
记者:您认为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是什么?
刘昌明:黄河断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,但以人为因素为主。90年代后,降雨、径流偏少,这是黄河断流的自然背景,但这并不足以导致下游频繁的断流。如1922—1932年黄河流域的旱情要重得多,但并未出现断流。可见,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断流的主导因素。
目前黄河供水地区总引黄能力已达每秒6000立方米,仅下游引黄地区引水能力就达每秒4000立方米,而黄河在正常年份的总径流量才有每秒1839立方米,在干旱年份还要减少,到了用水时期,特别是干旱年份,各省竞相引水,或使用或蓄在平原水库。由于没有建立起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制与体制,不能对引水量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,各省区用水不能上下兼顾,引水量超过了径流量,造成黄河下游河道断流。
据多年的水文资料分析,黄河每年需要有210亿立方米的水量来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,在沿黄各省区都在大量引水的情况下,挤占了黄河干流的冲沙用水、生态用水。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,对沿黄地区的不利影响将远比现在大。
记者:该如何解决黄河的问题呢?
刘昌明:这次考察结束后,中科院向国务院呈送了由院士和专家们提出的《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》。在这份报告中,我们建议:1、成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领导小组;2、制定《黄河法》,依法实施统一管理与调度;3、缓解断流重在节水,节水的重点在引黄渠灌区;4、实行水价浮动、按量计费与超额用水累进加价;5、有计划实施补水,加快西线调水的前期研究和可行性论证。